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又反清(说说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写于《圆圆曲》中的诗句,描写的是吴三桂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夺去,才在负气之下选择了投降清朝,那么真实的情况时这样的吗?下面我们通过了解吴三桂降清的始末来分析判断。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又反清(说说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冲冠一怒为红颜

一、出生将门世家

吴三桂出生辽东将门世家,父亲吴襄(娶祖大寿之妹)乃是崇祯初年锦州总兵官,舅父祖大寿也是世居辽东的望族,世代镇守辽东,崇祯元年任辽东前锋总兵。祖、吴两家当地的将领官绅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在对清朝的作战中地位迅速上升,兄弟子侄都获封官职,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分驻各处。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又反清(说说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吴三桂

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战时,吴襄因赴援祖大寿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投降清朝,吴襄则被判下狱。祖大寿投降后马上逃回锦州继续对战后金。

崇祯十二年(1639年),吴三桂升为总兵镇守宁远。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再次兵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驻扎在松山。皇太极亲率军队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投降清朝,吴三桂收拢兵丁仍守宁远。三月,锦州城被围一年后粮尽,祖大寿开城出降。这次却是真投降。

二、清朝对其早期招降

在舅舅祖大寿投降后,清朝便准备招降吴三桂。

最早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皇太极就致书告诉吴三桂,因他的缘故告其舅祖大乐、祖大寿投降后都获得保全,并劝他”翻然悔悟,决计归顺”,同时又命令已经投降的兄长吴三凤及其他亲属、旧谊写信竭力劝说其归降。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又反清(说说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皇太极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月,皇太极再次致书吴三桂:

“大清国皇帝敕谕宁远城吴大将军:今者明祚衰微,将军已洞悉矣。将军与朕,素无仇隙,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相时度势,早为之计可也。”

——《清太宗实录》

同时令祖大寿致书吴三桂:

“贤甥当世豪杰,岂智不及此耶?再观大清规模形势,将来必成大事。际此延揽之会,正豪杰择主之时,若率城来归,定有分茅裂土之封,功名富贵,不待言也。念系骨肉至亲,故尔披肝沥胆,非为大清之说客耳。惟贤甥熟思之。”

——《清太宗实录》

但吴三桂给祖大寿的回信”犹豫未决”,并自觉回旋余地尚大,没有接受清廷的招降。

三、明亡后初意归降大顺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并率军进攻京师,一路势如破竹,崇祯帝三月初六下令吴三桂、唐通、刘泽清等率兵勤王。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京师,由于吴三桂挟百姓入关,行军缓慢,此时刚到山海关,三月二十二日,行军至永平府时才获得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又反清(说说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崇祯自缢于煤山

时吴三桂陷入两难之境,一边是刚攻破京师的大顺,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大清,凭借他的这么一点军事和经济实力根本不足以同大顺政权抗衡,更谈不上在顺、清夹缝中求生存,他必须选择一方投靠。

吴三桂很快决定优先接受大顺的招降。

做出这一决定首先是因为,大批的明朝官员都归附了大顺,并且归大顺已是众望所归,天下颇有一统之势。其次大顺朝廷是汉民族政权,大顺取代大明是“易姓改号”,而清朝则是女真人所建,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再次,吴三桂与清朝多次作战,而与大顺则无太多的恩怨。最后,虽然有一部分亲属降清,但是他的父母及直系亲属都在北京,降清于他们不利。并且劝降吴三桂投靠大顺的唐通(原大明总兵,投降大顺后受封定西伯)所言”盛夸自成礼贤,啖以父子封侯”对吴三桂有很大的吸引力。

吴三桂在永平府张贴的告示写道”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已经证明他已率领部下前往北京准备接受李自成的任命了。同时山海关防务也交由已投降大顺的唐通接管。

四、吴三桂叛顺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六日,吴三桂行军至河北玉田县,突然改变主意,由准备投降大顺准为敌对大顺,并迅速率兵直扑山海关,从背后进攻唐通。唐通由于兵力较少且猝不及防,溃败下来,率领残部退至离山海关较近的一片石。

吴三桂占领山海关后,已与大顺决裂,但当时“内无军需,外无援旅,人心汹汹,不保朝夕”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清朝,而他也果然遣使求援与清朝。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又反清(说说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吴三桂降清

从三月二十二日降顺至三月二十六反顺,为何吴三桂突然变卦?真如《圆圆曲》中所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从上文所述吴三桂初意降顺的几点理由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本意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大顺朝廷刚入北京之时一统天下之势以及许诺的一门双侯打动了他,这值得他的投靠!但大顺朝廷入主北京后的所为又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其一是占领北京后仍然执行之前的追赃助饷政策,在追赃过程中官绅们财产难以保住,而且往往遭到刑拷,以致体面扫地,本已倒向大顺的官绅阶级又被推回了敌对地位,这不禁让人重新审视大顺政权是否有一统天下之势。

其二是留在京师的父亲吴襄的遭遇让他顿生疑窦,一种说法是吴襄被拘捕追赃,另一种说法是误信从京中私自逃出的奴仆谎报吴襄全家被大顺军抄没,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让他对大顺招降他的诚意也产生了巨大怀疑。故而当李自成获悉吴三桂叛变占领山海关的消息后,让吴襄写信规劝吴三桂,希望借父子之情使他幡然变计也未取得效果。

身处大变革时代的吴三桂,其所做的决定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利益,而非某个人的影响。

故而无论是舅父祖大寿的劝降,还是父亲吴襄的规劝均未起到原有的作用,故而我们可以推论因陈圆圆的影响而使其叛顺归清更不可能,更遑论《圆圆曲》创作的背景是作者吴伟业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讽刺所写的诗句。弄清吴三桂降清原因要回到那个时代,而非仅仅凭“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诗句。

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非盈利且无偿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文章有不实信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 cfseo1997@163.com 反馈核实,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bobolive.com/405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5日 14:19:19
下一篇 2022年8月15日 14:22:29

相关推荐